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新河鎮天新村的一處民房內,一位老者坐在屋外,像往常一樣拿起琵琶,眼睛微閉,彈奏著“瀛洲古調派”曲目。
陽光下,他因生病而腫大的手指關節顯得格外突兀,但他好似沒受到任何影響,仍忘我地彈奏著。他的身體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輕微晃動,人已完全沉浸其中。
一曲演奏完畢,細膩柔和、婉轉清澈的曲調仍在記者耳邊回響,久久未曾消散。這位老者就是去年被評為區非物質文化項目瀛洲古調派琵琶的代表性傳承人——陳忠信。
瀛洲古調派琵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指發源于崇明島上的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陳忠信作為瀛洲古調派琵琶的愛好者、教育者、傳承人,從青絲到白發,五十多年如一日,一直懷著出發時的熱忱,執著地堅持著這條音樂道路,不曾停歇。
自學成材 愛好變事業
陳忠信怎么會對瀛洲古調派琵琶產生興趣的呢?那還要從他十多歲時說起。由于家中有位長輩是彈奏瀛洲古調派琵琶的“行家”,所以,陳忠信在耳濡目染下,漸漸喜歡上了琵琶。
“當時覺得琵琶的聲音特別好聽,音色典雅質樸、細膩生動,曲調又很有意境,令人浮想聯翩,一下子就陷進去了。”于是,陳忠信下定決心學習瀛洲古調派琵琶。從那一刻開始,他與琵琶就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
但是,由于條件有限,長輩又常年不在身邊,陳忠信只能自學。一把舊琵琶、幾本書,就是他僅有的學習材料。
密密麻麻的文字、左右手指加起來的幾十種指法并沒有“嚇退”他,他反而開始癡迷地研究起來。每天五六小時的摸索、學習,再加上一點天賦以及股子里的韌勁,陳忠信倒也慢慢學得有模有樣了。
而且陳忠信還有一套自己的“學習辦法”。每當專業人士演出之時,就是陳忠信“偷師”的時候。臺上的人在彈奏,臺下的陳忠信就全神貫注地看著演奏家彈奏的指法、方式等,然后在心里默默記下,回家反復練習。這也讓陳忠信不斷精進技藝,獲得進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技藝有了提升,陳忠信對于瀛洲古調的曲目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彈奏出的曲調更有韻味了。“以前只覺得這些曲子好聽,后來深入了解才知道這些樂曲及演奏技法風格與崇明的風土人情息息相關。
它是歷代琵琶宗師自出新意、不斷完善的結果,具有雋永淳樸、清新奇麗的獨特風格。”陳忠信介紹,就像代表曲目《飛花點翠》就是描寫崇明冬日的景象,一朵朵潔白的雪花落在青翠的松柏上,畫面多么唯美。然后想象著這樣的意境,彈奏出的曲調才能打動人心。
從童年時期對琵琶懵懂的喜愛,到青年時代不斷傾注熱情,最后,陳忠信將這種喜愛和熱情轉化成動力,變成了他終生奮斗的事業。
在將近40歲時,陳忠信在新河鎮文廣站工作時帶教了一批琵琶學童,后來,這些學童在一次全市演出比賽中獲得琵琶彈唱一等獎。之后,陳忠信成為競存小學琵琶專職教師,教導了許多優秀學生,直至退休。
執著堅守 培養傳承人
每隔一個月的瀛洲古調講座,每周少兒、青年班瀛洲古調培訓……雖然去年才被評為區級傳承人,但退休后陳忠信就一直承擔著傳承瀛洲古調派琵琶的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
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放不下心愛的琵琶,也忘不了一直以來的心愿——讓更多崇明人了解瀛洲古調派琵琶,以及培養傳承人,將崇明的特色傳統文化發揚與傳承下去。
在解放初,崇明地區能彈奏全部45首古調的約有二十多人。后來,能彈奏30首以上古調的所剩無幾,知曉的人也為數不多。面對這種情況,陳忠信心急如焚。
2007年,在得知新河鎮文廣站即將建立瀛洲古調派琵琶傳承培訓基地,并組建少年“瀛洲古調”演奏隊,需要專職教師時,陳忠信毫不猶豫地加入了。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雖然成員們換了一批又一批,但陳忠信始終都在。他認真地對待來這里學習的每個人、用心教授瀛洲古調派琵琶基本技巧和彈奏指法。
丁于恩是陳忠信少兒班的一個學生。她學了6年左右的瀛洲古調派琵琶,如今已達到十級水平。丁于恩的母親回憶,當年,她的女兒年紀較小,有一次碰到比較有難度的曲子,彈不下去就忍不住哭起來。
陳忠信一邊耐心地指導,一邊不斷地安慰和鼓勵她。丁于恩的母親感嘆道,陳忠信對于琵琶、對于教學都是純粹的熱愛。他收取的費用極低,培訓時也從不馬虎,兩個小時的上課時間常常要被他“拖堂”半個小時左右,講得連午飯時間都忘記了。
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成員們多次在市、區舉辦的文藝專場演出中深受群眾歡迎和好評,參加市、區比賽,也是屢屢獲獎。
但是,少兒培訓班只是普及性的,由于升學壓力,成員們只能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藝,演奏部分瀛洲古調。于是,前幾年,新河鎮文廣站又組建了青年演奏隊。
從此,陳忠信身兼兩個演奏隊的教導任務,更加忙碌了。“這點辛苦不算什么,還是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培養傳承人。”這兩年,雖然陳忠信的身體大不如前,但如果身體允許他仍會堅持去上課。
一次為了輔導一位落下多節課程的成員趕上學習進度,陳忠信在醫院看完病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來指導上課。“他真的是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實在令人敬佩。”學生龔寅時感慨道。
為了達成心愿,也因為對崇明傳統文化的熱愛,陳忠信覺得,他傾注的所有時間和心血都是值得的。但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如何更好地將瀛洲古調派琵琶傳承發展下去,也是當下值得思考并亟需解決的問題。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