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歷史的年輪在不斷地轉動,紅色崢嶸歲月已經離我們遠去,但革命情懷,革命烈士的英勇不該忘卻。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讓我們一起走進向化鎮的紅色歷史人物,感悟紅色革命精神。
施瑛,女,又名施金寶,1919年5月出生于崇明縣向化鎮六滧村。中共黨員,老紅軍。1935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施瑛的父親施章是崇明著名革命烈士、中國海員工人領袖。1925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海陸豐起義、廣州起義和抗日戰爭。
施瑛曾任華東野戰軍后備兵團炮兵師第十三團正團職干部(有陳毅元帥和粟裕將軍親筆簽名的證明,證明現存于崇明區檔案局)、安徽省石油化工廳辦公室副主任、顧問等職。1982年離職休養,享受正廳、局級待遇。2007年1月,病逝于安微醫學院附屬醫院,享年88歲。
施瑛自幼受其父施章的影響, 1929年春,廣州起義失敗后,其父施章回崇變賣了土地等所有家產,攜妻子湯度郎和施瑛姐妹一家4口赴上海,走上了職業革命的道路,當時施瑛年僅10歲。
期間,施瑛在其父親的培養、教育下也參加了革命工作。當時施瑛家是黨的地下聯絡站,每當施章家里有人來碰頭或開會,施瑛與妹妹銀寶很懂事地與母親一起望風放哨。
1934年,15歲的施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少共”組織(青年共產國際的簡稱)。1935年接受黨組織指示進入紗廠工作,以務工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女工運動。1937年春,18歲的施瑛領導了紗廠800多名女工罷工,并取得了勝利。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后不久,施瑛即赴皖南云嶺參加了新四軍,歷任新四軍軍部教導隊指導員、新四軍第七師兵工廠修建所黨支部書記、軍區婦女隊指導員、安徽無為縣婦女聯合會黨支部書記和指導員。
解放戰爭期間,施瑛與人民解放軍一代炮兵戰將聞杰結為伉儷,并先后任華東野戰軍后備兵團第13團、華東野戰軍炮兵師第13團團職干部。
新中國成立初期,隨夫聞杰在南京湯山以華東野戰軍特縱特科學校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校(即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南京分院),聞杰任校長,施瑛先后任南京炮兵學校技術指導員、協理員等。
1957年,施瑛隨丈夫聞杰一同轉業至安微省工作,聞杰任安徽省化工廳副廳長,施瑛任安徽省機械研究所工會主席。
以后歷任安微省化工廳、安微省重工業廳、安徽省石油化學工業廳辦公室副主任、顧問等職。1982年9月離職休養,享受正廳(局)級待遇和老紅軍待遇。
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獎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200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88歲。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