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很熱血的一年,很冷血的年關。這是對O2O創業者當下最現實的寫照。
就在近日美團點評獲得O2O最大融資額33多億美元時,又有一批企業加入了O2O死亡名單。如果說前兩年是O2O創業的爆發期,那么2015年特別是下半年開始,則是O2O由盛而衰的敗局期。僅僅洗車這個細分領域,云洗車、嘀嗒洗車、車8、小雨洗車、我愛洗車等公司就相繼倒下。
進入2016年,O2O仍是投資人眼中的風口,只是該怎么入局,如何逆境求生,又成新課題,想必O2O在2016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洗牌。
網現O2O死亡名單
所謂O2O就是傳統說的線上(Online)到(to)線下(Offline),國內的創業者們向來就喜好跟風,當O2O概念出來后,覬覦者們迅速“占據”O2O的高地,各個細分領域,都開始出現了O2O的創業者。
O2O的火爆從2014年一直持續到2015年,然而火爆的背后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越演越烈的O2O死亡潮。
一份業界流傳的O2O死亡名單,在2015年9月時就“上榜”了300家,其中包括蔚訊生活、嗨校網、叮咚小區、我愛酒、卡卡鮮、榜單客、暴走購物、花樣生活網、必須的、無二城、妙物、小發現、花兒秀等。這些公司大都成立于2012年至2013年。拖欠工資、老板跑路……這與2011年前后的千團大戰別無二致。
而根據“華東O2O項目死亡名單”顯示,近年來在外賣餐飲領域就有二十余個創業項目先后倒閉,其中還包括雷軍旗下順為資本投資的燒飯飯等等;近十個社區O2O項目宣布倒閉,這些項目大都面臨著大面積裁員、資金鏈斷裂等各種危機;在美業領域,近幾年內先后倒掉的知名項目就有近十個;汽車、出行領域的陣亡名單則更長,死掉的創業項目近20個,其中就包括被收購的提供拼車服務的考拉班車、提供上門洗車服務的e洗車等。同樣,旅游和教育也成為重災區,這一名單也在20個上下。
垂直市場沒有老二
就在O2O哀鴻遍野的時候,一些拿到融資,又借強強合并坐上細分行業頭把交椅的O2O企業,則暫時安全。
1月19日,美團點評合并后的首輪融資終于落定。它由騰訊等三方領投,融資額超33億美元,融資后公司的估值超過180億美元。此次融資超過滴滴出行30億美元,創下國內互聯網行業未上市融資額新高。
事實上,在合并后,美團點評的體量在O2O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大,但是燒錢補貼的模式卻一直成為資本跟業界質疑的焦點。
“O2O是超級依賴資本的行業?!庇袠I內表示,O2O提供的其實是服務,一旦停掉補貼,導致訂單下降,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一旦錢沒了,在線下提供服務的人員你發不起工資,然后就開始減人,開始收縮,融不到錢,最后只得倒閉?!?015年上半年是瘋狂的半年。很多公司強調的就是把競爭對手消滅掉,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快速融資。那些具有優勢的O2O創業公司,平均一年融資兩次,這在之前是很少見的?!?/div>
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底至2015年中,國內拿到A輪融資的社區O2O項目就有800多個,拿到B輪的有200多個。
互聯網有一個“數一數二法則”,幾乎沒有消費者用老三,也沒有投資人愿意投第三名。而在一個相對窄的、垂直的市場里,大家都只投第一名。拿到融資后,眾多急于擴張的創業公司,開始走上沒有效率的大規?;ㄥX之路。但隨著資本市場趨冷,輕平臺模式的優勢得到放大,重平臺模式或過度花錢的創業公司則接二連三地倒閉。
此前,美團點評、滴滴快的等通過補貼獲得大規模用戶進而獲得巨大估值,包括京東至今沒有盈利的案例,令很多創業者忽視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和線下建設的能力。但在競爭激烈且很難形成競爭壁壘的O2O領域,這一互聯網法則失效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倒閉或瀕臨倒閉的O2O項目有近千個,包括燒了近10億元的順豐嘿客。
不過,市場并沒有因為創業公司接二連三倒閉而變得寬松,互聯網巨頭們接連殺入正帶來了更大挑戰。百度、京東、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無一不和O2O搭上了邊,其中百度更是在2015年的第二季度財報上披露了O2O的數據,交易額達405億元。而京東到家日前則在上海成立了總部,大有猛干一番的勢頭。
“流量、展示能力、支付工具等,互聯網公司都有了,只需要把線下的餐飲、電影院、酒店等企業往互聯網公司塑造的平臺上一搬即可,然后再用其熟悉的補貼模式,很容易就會吸引到大量用戶。”業內表示。
O2O如何度過寒冬
“冬天并不可怕,因為互聯網的冬天每隔三五年就要來一次,這就是互聯網周期發展的規律?!备唛刨Y本創始人高翔給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是不要扎堆,要開辟新戰場,尤其巨頭邊上衍生出的行業一定要慎重;第二,不僅要從需求出發,還要更多考慮從行業出發進行延伸。
有業內表示,根據2000年和2008年的經驗判斷,眼下這場“資本寒冬”會持續半年到一年半。那些錢只夠燒10個月的公司,已經在想辦法減少虧損;那些只夠燒三四個月的公司已經開始大裁員;而擁有更少現金流的公司,似乎只剩下關門一條路。
也有專家認為,O2O的死亡還在延續,但無論何種模式,僅僅是線下服務的“互聯網+”顯然不夠,如何提供差異化服務,提供不一樣的O2O服務體驗,或許是活下來最好的理由,至少是讓風投繼續燒錢的理由。
上述專家表示,“萬能”的O2O,最可能會輸在服務上。事實上,朋友圈里面所有對O2O方面的吐槽,幾乎都是和服務相關的,比如清潔工阿姨要收了錢才肯走,堅決不接受線上支付模式,比如使用某洗衣O2O服務,衣服洗得不好等等,服務人員的質量問題,才是導致用戶背離O2O的根本原因。
用戶固然愛便宜,但便宜的前提是,服務質量的對等,不存在歧視。服務環節的錯,導致用戶對整個相關品類的O2O服務均放棄了,甚至有可能直接牽連友商,O2O本身就是一個新的概念,用戶對于線上的這種服務就存在懷疑,又被“坑”了一次,整個O2O都沒得玩了。而之后再拼命送優惠券、完善功能等,都將無濟于事。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