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昨天,瑞金醫院急診透露,近日接收到三名食用“野蘑菇”中毒的患者。經過全力搶救,昨天兩名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另一名患者因食用較多毒蕈中毒嚴重,不治身亡。醫生特別提醒,野外郊游切勿憑借所謂的經驗采摘野蘑菇食用,誤食毒蕈后果嚴重。
憑“經驗”采蘑菇釀悲劇
6月18日上午,身處浙江義烏的小張帶著岳父岳母到郊外游玩,岳父、岳母見樹下蘑菇生長茂盛,而且當時有其他人在采蘑菇,便想采摘一些作為午餐食材。他們特意避開了顏色鮮艷的蘑菇,采摘了一些與平時菜場所見的食用菇非常相似的品種,并請當地人“確認”為無毒品種。中午他們就做了一盤生菜炒蘑菇。果然,新鮮的蘑菇口感鮮嫩,岳父岳母都食用許多,小張由于不喜食蘑菇,因此只吃了些許生菜,他懷孕的妻子由于早孕反應嚴重,沒有食用而躲過了一劫。
晚上11點,小張的岳父、岳母相繼出現了嘔吐和腹瀉、腹痛的癥狀,赴當地醫院就診,以急性胃腸炎處理后癥狀持續加重,二老的轉氨酶相繼升高。當地醫生根據主訴,高度懷疑其為“毒蕈中毒”,隨即患者被迅速送往瑞金醫院。
在瑞金醫院急診治療期間,二老的轉氨酶進行性升高,其中食用蘑菇最多的岳母甚至出現了凝血功能障礙和肝性腦病,一直在照顧二老的小張雖然沒有明顯臨床癥狀,但檢查后發現肝功能也異于正常。鑒于病人病情危重,急診科將三人同時收治急診ICU。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有著“樸實外表”的劇毒蘑菇kk白毒傘。
民間鑒別方法不靠譜
民間有許多鑒別毒蘑菇的“方法”,比如色澤艷麗、與大蒜同煮后可使大蒜變黑或切開能流出汁液才是毒蘑菇等說法,這些雖然有一定依據,但都是一些經驗之談,并不完全靠譜,若非專業蘑菇養殖和鑒定的專家是很難分辨其毒性的。造成小張一家三口中毒的罪魁禍首,正是有著“樸實外表”的劇毒蘑菇kk白毒傘。
白毒傘,又名致命鵝膏菌,色白呈傘狀。劇毒,毒素的主要成分為毒傘肽,可對人體的肝、腎、血管內皮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害,已知的中毒死亡率高達95%。
食用“毒蘑菇”可致命
毒蕈中毒通??煞譃楦螕p害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呼吸衰竭型及光過敏型六大類,癥狀可局限于某一型或同時幾種型別的癥狀同時出現,輕癥患者可僅僅表現為皮疹,而重癥患者可表現為多臟器功能衰竭,中毒潛伏期一般為6-24小時,中毒的嚴重程度常常和攝入毒蕈的量相關。
在三人中,小張的岳母食用最多,因此癥狀最重,在經過緊急血液灌流后無明顯好轉,并出現肝臟、腎臟、中樞神經、胃腸道、凝血等多臟器功能衰竭。雖積極治療,但仍然無法挽回生命。小張和他的岳父經過血液灌流后病情趨于穩定,目前小張已出院,其岳父仍然留院觀察接受治療。
發生毒蕈中毒怎么辦?
瑞金醫院專家表示,市民若沒有掌握確切可靠的鑒別知識,應避免采摘并食用野生蘑菇,如不小心攝入,應盡量在6小時內就醫,及時洗胃清除胃內殘留,并配合血液灌流、血液濾過等血液凈化技術,清除血液中殘留的未被吸收的毒素。目前,對于大多數毒蕈中毒的病人仍然缺乏特效的解毒劑,所有的治療都是針對清除殘留毒素,對于已經造成的機體損害則只能采取對癥支持治療。某些劇毒的蘑菇品種,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