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老師,我媳婦懷孕了,想辦理一張孕婦聯系單。”去年11月16日上午,密云路621弄的邵阿姨陪著自己的外來媳婦來到了林云居委會,可是這時計生干部不在。不過,邵阿姨沒有“白跑一趟”,另一位居委值班的衛生干部孫老師主動走了過來,為她辦理了“孕婦聯系卡”。
去年9月起,虹口曲陽路街道開始推行居委工作“全崗通”新機制,要求居委干部突破條線壁壘,成為一名“全科醫生”,讓來辦事的居民“一趟頭”就把問題全解決,實行至今已獲不少居民“點贊”。記者從昨日舉行的“規范居村功能、暢通為民服務”工作推進會上獲悉,今年本市將推多項新措施,著力推廣推進“社區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打通基層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打破條線“分工壁壘”
過去,居委工作通常被稱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條線眾多也給居民帶來不便。比如,孕婦來辦聯系單、外來務工人員來辦居住證,涉及多個條線,以往若相關負責人不在,居民還得多跑幾趟。“全崗通”施行后每個人都成了多面手,居民也得到了方便。
全崗通的推進有效提升了居委干部的工作能力,進而打破了條線之間的分工壁壘。首先,三本“一冊通”標準化教材從居民區工作內容、方法、實務等角度,幫助居委會干部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
其次,虹口區專門編寫了“全崗通題庫”,包含知識性問題,也包括案例解決。這要求居委干部不僅掌握社區治理的基礎知識,還要具備社區治理的基本技能,現場解決居民困難。再次,為保證“雙重提升”的順利實現,專門制定了“帶教、接待、結對、例會、輪崗、錯時、走訪、培訓”等八項制度,目的就是“打破條線,一專多能”。
“全崗通”不僅使居民增強了獲得感,也使居委干部增強了成就感。一位居委干部說到:“作為一名文教干部,以前對別的條線了解甚少,碰到有居民咨詢時,習慣性地會‘推’給專職條線的居委干部,如果他不在,就只能讓趕來咨詢的居民擇日再來。自從‘全崗通’模式推廣以來,我全面地了解了居委各個條線的業務流程和處理技巧。看到居民們滿意,我們也非常有成就感。”
腳步邁入居民家
居委會工作人員要做到“認得到人、進得到門、說得上話、辦得成事”。然而,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做到。隨著“全崗通”推行,居委會只要留1-2位工作人員值班,其他人有了更多時間走進居戶,了解民情。
去年11月,在走訪的路上,居委干部看到獨居高級退休教師徐某略有異常,上門后在其房中發現很多保健品,價值近10萬。這些保健品來源一個叫幸福9號的組織,他們先打電話,后用車接徐老師去上課推銷,然后騙老人購買產品。起初,老人十分固執并不聽勸,在看了居委主任從網上查找的相關報道后,徐老師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騙局。最后,大家商定讓徐老師把大額存折交給兒子保管。徐老師的子女非常感謝居委的工作,為他們化解了難題。
“全崗通”推動了走訪制,又能通過走訪發現居民需求和困難,更加精準地服務居民,為居民排憂解難,真正實現了“民心通”。
“全崗通”將推向全市
昨日的推進會上明確,今年本市將在“規范居委會、村委會功能,暢通為民服務”方面推出諸多新舉措,以期優化服務制度、提升服務能力、形成服務合力。
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將推動街鎮指導居委會、村委會,根據居民需求、社區類型,合理安排“錯時彈性工作時間”,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建立健全聯系群眾、社區巡查、議事協商、信息公開等制度,方便居民群眾在平時、晚間、雙休日、節假日都“找得到人、辦得了事”;要切實提高基層干部工作能力,尤其是提高居委會、村委會依法協助行政事務和開展社區社會工作的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各項政策,實現公共服務“全崗通”和社區服務專業化;要針對居村工作特殊性,結合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薪酬體系,探索工作督導方式,優化完善考評方法,激勵居委會、村委會更好地履職盡責。
同時,狠抓服務合力,做實做強服務基層的工作機制;采取條塊負責同志分片包干居村的聯系制度,壓實工作責任;優化基層績效考評辦法,確保居村和居民的權重;創新工作方式,運用信息技術,拓寬資源渠道,推進資源整合,推動各類需求、各項問題有效解決。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