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2018年5月正式開啟,一座從老船廠改造而來的現代化劇場———1862時尚藝術中心,開始了它的運營之路。在“零補貼”的情況下,這座劇場的管理者也在找尋一種新的運營模式。記者日前獲悉,開業9個多月后,劇場已經實現超額盈利。
在國內,劇院體量小,演出節目成本負荷能力較低;舞臺因為各種因素,可接待演出規模受限大。而作為全國第一家零補貼的中小型劇場,要實現“自負盈虧”沒有任何經驗和數據可參考。根據對當下市場環境及對劇場先天條件的預判,劇場經營者決定在穩健中尋求突破。
開業9個月后,固定座席僅有625個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在整個2018演出季中卻取得了遠超預期的不俗成績:全年上演52臺共100場演出及公益活動,上座近7成;全年接待觀眾48799人,觀眾滿意度超90%;舉辦商業活動近40場,呈現國際一線、高端消費、年輕時尚三大品牌特色。
劇場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座劇場要實現獨立、健康、可持續的運營,核心問題要解決“演什么節目”,在每年新開劇院像雨后春筍般不斷冒起的同時,國內不少中小型劇場正面臨著“劇目資源短缺”、“品質盲目依賴引進”、“成本壓力巨大”等生存困境和淘汰壓力。對這些可能面臨的問題,1862在正式開業之前就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構想:600個固定座席,200個附加座席,在開滿全場800個可售座位且全場售罄的情況下,票房收入和演出成本的投入產出比決定了如果要控制收支平衡,規模浩大、舞美繁雜、成本高昂的大型節目不會成為首選。
其次,有別于傳統劇場作為承載戲劇的容器,保留了老船廠濃重工業風與機械感的1862更像是一座充斥歷史記憶的博物館,與在這里上演的每一臺演出相互注視、照應和對話:冷硬的和熱烈的,古典的和超現實的,二次元的和三次元的,民族的和世界的。1862在劇目選擇上更多傾向于豐富市場需求、提升觀眾審美志趣、少數派卻不邊緣派的差異化節目。
有了穩定的節目資源渠道,制定了清晰的篩選標準,節目成本有了相對控制力,而劇場本身的基礎運營、硬件設施維保和人力成本開支仍是一筆巨大開銷,想要依靠票務銷售的單一收入在“零補貼”模式下實現收支平衡是十分困難的。此后,劇場負責人通過廣泛走訪,最終確定了以“國內外高端品牌秀場”為定位的商業活動租場服務,并制定了諸如商業租場只在全年演出季定檔后才開放預訂等業務舉措。這些舉措為劇場贏得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在提升商業價值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于藝術性。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