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夏天是一個有故事的季節。關于夏天,我們有小時候的回憶,有幸福的味道,還有成長的印記,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幅鮮活的生活圖鑒。

悶熱的夏夜,除了孵空調和夜跑,還有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近來正在一些白領中走紅。騎行,它沒有奢侈的裝備,只需要跨上后座的勇氣和一顆想走就走的心,就算是一輛破舊的“老爺車”,也能讓你的夢想走很得遠。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騎行
當我們連續工作5天,想調節下生活節奏,既不愿待在家里做“懶骨頭”,又不愿開啟奔波易堵的行程,只想簡單地“放放風、釋釋壓”,那么不妨蹬上單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騎行吧。
無須買車,也無須規劃路線,只消帶上身心便可欣賞沿途的美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運動社群,讓簡單騎行成為可能,“體育課”便是其中之一:一簡入心的網紅單車、超人氣攝影達人、別致的騎行路線,俘獲了不少年輕男女的心。
讓人很難想象,這樣一個運動社群,竟是從一家果汁店走出來的。據綠洲間(INDOOROASIS)創始人Joan介紹,最早只是為了“好玩”,便和單車品牌WKUP合作創立了這樣一個運動社群,剛開始參與其中的都是果汁店的用戶和周邊一些鄰居。
“大家生活在上海,卻又不像生活在上海,這是我們想要帶給大家的。”Joan說道:“上海還是有很多好玩新奇的地方,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只需付上60元的“入伙費”,即可獲得包括飲料、能量棒等在內的運動補給包。對于沒有單車的人來說,120元租借一輛高品質單車,也并不算昂貴。
用騎行感受上海的細膩
啤酒路線、飛機路線、老上海路線、餛飩路線、小吃路線,一個個新奇的名字背后,到底隱藏著哪些驚喜?
“如果大家想喝啤酒,我們就會把路線的終點設在啤酒屋,如果大家想吃餛飩,那就把終點設置在餛飩店。”在Joan看來,這樣的路線規劃很“上海”也很接地氣。“我們還會設計很多秘密路線,比如說帶大家到最佳的飛機觀測點去拍照。”
駐足在虹橋機場附近的一條小路上,每隔十分鐘,一架飛機就會從頭頂降落。人們仰起頭,舉起手機,記錄震撼一刻,每一次的轟鳴,又意味著多少人繁忙的一天從虹橋結束。
“要想感受上海這座城市的細膩,恐怕沒有比騎車更好的方式了。”來自深圳的Mark說道:“開車或乘地鐵所能抵達的,是那些早已無數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的場景,而騎車能讓你看到更多。”
從運動演變成一種社交
曾經,自行車在人們的印象中,更多是作為一種代步工具,如今,它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社交方式,環保、健康、年輕、時髦。
記者發現,在前來參與騎行的人群中,年輕白領居多,其中不乏設計師、攝影師等一些時尚領域的創業者。一年多以來,“體育課”已從一種簡單的運動方式,變成了時下年輕人青睞的一種社交方式。
無論是那些年看過的電影、追過的明星、聽過的音樂,還是在職場中那些犄角旮旯里的瑣碎事,哪怕是你手上一個別致的裝飾物,都能成為人們走近彼此、了解彼此的契機。
在每一個休息站點上,人們架好了單車,或倚靠在欄桿邊,或坐在單車上,三三兩兩,談笑聲、蟲鳴聲,驅趕了夏夜的悶熱和煩躁。有人說,一個人騎行,孤獨卻內省,一群人騎行,壯觀而有力。
“我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在乎騎行的終點,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欣賞風景的心情。”蔡先生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廣告設計師,繁重的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常常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但自從接觸了騎行,心情更開朗了,也結識了很多有趣的“靈魂”。
30KM的騎行距離,并不算短,相當于環繞世紀公園整整6圈,如果按照平均每小時15km的配速來騎,算上中途休息,至少要2個半小時才能完成。雖然騎行的量不小,但很少有人中途離場。
“騎行過程中肯定會有人體力跟不上,但我覺得隊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很重要,很多人堅持下去最后也就做到了。”在Joan看來,為當下年輕人提供一個線下交流的空間,是當初設立“體育課”的另一個初衷。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如今,通過這樣一種運動方式,人們有了更多線下交流的機會,面對面、眼對眼、心對心。甚至有男女青年,在一次次的騎行過程中,相識相知,成為知己或是情侶。
一次重新發現上海的機會
無論是沿著嘉閔高架直抵虹橋機場,還是穿梭在高樓林立的“城市森林”中,抑或是沿著蘇州河置身于百年建筑群,騎行都給了人們重新認識上海的機會。
有騎友說:“從小在上海長大,平時出行經常走嘉閔高架。這場騎行有一段在高架下穿梭,簡直發現了城市的另一面。上海很大,太大了!騎行可以讓生活節奏慢下來,體驗一種真實。”
也有騎友說:“我們家以前逛街,2號線上最遠也就坐到中山公園,沒想到虹橋現在發展這么快,尤其是天街附近。以后要多來逛逛,蠻有意思的,很新鮮!”
夜幕下的上海,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快節奏,但騎著單車置身其中,更像是從現實中剝離出來一樣,因為騎行在路上,內心是安寧和自由的。在這些騎行人的眼里,自行車不僅僅是代步的工具,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網友回復